北王都王宫,夷澹宫紧闭的宫门被轻轻推开,大殿里静立着有如木雕的北王。
“主上。”内廷总管葛鸿轻手轻脚地走进大殿。
“还没有消息吗?”北王头也不回地问道。
“暂时还未收到两位公子的消息。”葛鸿垂首答道。
“哼!”北王冷冷一哼,“只怕永远也不会有消息了!”
“大公子和四公子许是路上有什么事耽搁了,也许明日两位公子便率领着大军回到王都了。”葛鸿依然垂着头。
北王闻言却是沉沉叹息一声,“你不用安慰孤,那两个孽子是不会领军回救王都了。孤明白,王都现被雍王围着,眼见不保,他们怎肯舍了性命跨进来。”
“主上。”葛鸿抬头,这一抬头便发现主君消瘦得厉害,两鬓如霜,眼眶深凹,原本合体的王袍此时也松松地挂着。
“唉,祖先的基业,孤竟然未能守住。”北王目光在殿中白氏历代国主的画像上扫过,然后抬手掩目,苦苦叹息,“孤九泉之下也愧见祖先啊!”
葛鸿看着北王,却不知要如何安慰他,想着城内城外的情形,也是忧心如焚。
“可有琅华的消息?”北王忽然问道。
“还没有。”葛鸿答道,看到北王那失望忧心的目光,不禁劝慰道,“主上不用太担心,雍王要博仁义之名,便决不会妄杀王族之人,况且公主那么可爱,是人都不忍心伤害。”
“但愿……但愿上苍保佑孤的琅华!”北王无奈地叹息,末了眼神变得狠厉,咬牙斥道,“那两个没用的孽子,竟然只顾自己逃命,把妹妹丢下不管!孤……孤……咳咳……”一阵急怒攻心,顿时咳个不停。
“主上,请保重身体。”葛鸿慌忙上前扶住北王。
“孤不中用了。”待缓过气来,北王倦倦地道。
“主上……”葛鸿张口想说什么,却又咽了。
北王转头看一眼他,“你有什么话就说,过了今夜,也不知孤还能不能听到。”
葛鸿想了想,鼓起勇气道:“主上,现今王都里谣言四起人心涣散,王都只怕是不好守。”
北王闻言面露震怒,颔下长须颤动,便要发作,但最终他却控制住自己的情绪,以尽量平和的语气道:“你都听到了些什么?”
“青、雍大军自起兵之日起,一路而来连得七城,吾北州已大半入其囊中。其虽以战得城,但深得安民之道,百姓皆不以国破为耻,反以能栖其羽下为安。北州境内,时传雍王之仁、青王之威,百姓不畏,反心生敬盼。今午时,城西即有强求出城,愿投雍王帐下者,守将勒止,反激民愤,后虽得以镇压,但此举已令吾等大失民心。而连日围城,我军如紧绷之弦,身心俱疲,长此以往,则无须雍王攻之,吾等自败也。”
葛鸿的回答却似背书一般,抑扬顿挫、滔滔而出。
北王眼中闪过一道厉光,满脸寒霜,“谁教你说的?”
“奴婢该死。”葛鸿扑通跪下,从袖中掏出一本折子双手捧上,“只因主上已三日未曾上朝,常大人才托奴婢向主上进言。”
北王目中光芒明灭不定,良久不语,殿中一片窒息的静默。地上跪着的葛鸿额上已布满汗珠,不知是因为炎热还是因为紧张。
“拿来。”良久后,大殿中响起北王低哑的声音。
“是。”葛鸿慌忙跪行至北王面前,将手中折子高高捧至头顶。
北王接过折子,殿中又是一片死寂。
又过了许久,葛鸿双膝都跪麻了,才听到头顶传来北王不带一丝喜怒的声音,“起来吧。”
“谢主上。”葛鸿叩首起身。
而北王的目光却看向历代先人的画像,然后又落回手中折子,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……”呢喃如自语。
葛鸿一惊,悄悄抬眸看向北王,却见他似失神一般地盯着大殿的正前方,那里悬挂的画像是北州的第一代国主——白意马。
※※※
八月二十六日晚。北王领着五万大军,携带宗室、臣将,乘夜悄悄逃离王都,前往浈城。
八月二十七日,王都百姓打开城门迎接仁德兼备的雍王。
就这样,墨羽骑不流一滴血,便将北州王都纳入掌中。此消息传出,天下莫不震惊讶异。
“此事于雍王,不过平常。”星空之下,玉无缘平静地道。
“能不伤一兵一卒即取一城,这等智计,孤也不得不佩服。”皇朝说出此话之时,手抚上胸前箭伤。
而得到消息的风云骑四将却不似他们的对手那般称赞着雍王。
“让北王逃走,岂不后患无穷?!”四将疑惑。
而风惜云却微笑摇头,“你们难道忘了我们起兵之时的诏谕吗?”
此言一出,四将赫然一惊。
“伐乱臣以安君侧,扫逆贼以安民生。若这天下都没什么‘乱臣逆贼’了,那我们还有讨伐的理由吗?若这通往帝都的桥断了,我们又如何走到帝都去呢?”风惜云温言点醒爱
第三十九章 轻取王都覆北州(3)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